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工作任务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新的目标,要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富足、生活便利的乡村环境,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如何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不仅是对农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回应,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
织就乡村“幸福网”,宜居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要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就要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一要打造绿色整洁的乡村环境。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宝贵经验,积极开展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河道整治等工作,增加乡村绿色生态空间,努力重现“绿水青山”;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一盘棋”思想,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机制,确保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处理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现一体化布局、常态化推进、长效化管理。二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覆盖、提档升级。一方面,要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村村通硬化路,加强农村电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和光纤入村工程,提升供电系统稳定性和网络覆盖率,满足乡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另一方面,要稳步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让农民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同时,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统筹优化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城乡服务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三要科学规划乡村建设布局。一方面,科学规划村庄布局,依据乡村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发展定位,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明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村庄功能分区,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另一方面,注重乡村风貌的整治与提升,针对村庄内影响美观、阻碍整体景观和谐的老旧建筑和无序搭建,采取有序拆除与美化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在保留乡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激活乡村“新动能”,宜业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了“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新目标。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才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村繁荣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是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精准规划产业布局,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同时,要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新业态,让村民能够依托本地资源,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二是要强化科技驱动,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催化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升级。同时,借助电商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乡村。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借助电商平台,能有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损耗,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要聚才引智,强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热爱乡村、精通农业的“三农”人才,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实操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同时,鼓励乡村青年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头雁引领”、新乡贤培育、返乡创业人才扶持等,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担当的农村产业带头人,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谱写文化“新篇章”,和美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和美乡村建设要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提升,共同绘制出一幅“和”与“美”交织的乡村画卷。一要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既要挖掘并继承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倡导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制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引导村民摒弃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又要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融入乡村日常生活。二要把搭建数字化网络传播平台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渠道。通过建立乡村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展示乡村的特色文化、美丽风光以及文明创建成果,利用网络直播组织文化活动、开展知识讲座,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同时搭建线上互动交流平台,设置政策咨询、意见征集、问题反馈等板块,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讨论,为和美乡村建设建言献策,营造和谐共治的良好氛围。三要把激发村民主体自觉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美乡村建设关键在人,每一位村民都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既要把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向村民讲透彻,让其认识到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是巩固乡村文化根基、提升乡村整体形象的关键举措,更是推进邻里和睦、增强乡村凝聚力、确保乡村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村民“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的内生动力;又要充分释放村民的文化创造潜力,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传统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策划,组织创作编排接地气、有时代感的优秀文艺节目,形成人人参与文化创造、人人负责文化传承、人人共享文化成果的乡村文化新格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9109806.html
作者:舒程程(必赢242net官网研究生)
指导老师:霍军亮(必赢242net官网副院长、教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