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湖北日报】架好党的创新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5日

新时代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大众化通俗化工作,不断架好党的创新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从而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近些年,湖北省社科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有益探索

湖北省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过程中,突出多元主体齐发力,着力搭建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群众“双向奔赴”的桥梁,努力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推动让懂理论的人讲活理论,关键在人才,基础在队伍建设。一是整合多方人才队伍,变单兵出击为“集团作战”。统筹推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联动”的理论宣讲与社科普及人才队伍体系,探索形成上下结合、分层分类、广泛覆盖的大宣讲、大普及格局。横向上,充分调动“五路大军”,构建以“两团多队”为主体的常态化队伍;纵向上,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因地制宜做好基层人才队伍培育。目前,逐步形成人数规模大、地区覆盖全、渗透基层深的宣传普及“集团军”作战优势。二是发挥社科专家作用,促科研队伍为“宣讲名家”。发挥湖北社科大省、教育大省、人才大省优势,引导省内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理论宣讲与社科普及,将一批社科专家锻造为理论宣讲、社科普及的行家里手。自2020年起,持续开展社科工作者“回乡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省内专家学者利用寒暑假、周末返乡时间,深入街头巷尾、村口家门、田间地头,开展小规模、近距离、互动式宣讲,通过“小宣讲”阐释“大理论”、促进“大学习”。三是用好地方人才资源,纳基层骨干为“百姓名嘴”。打造多层次的“民间宣讲团”,一大批乡村“五老”、乡贤能人、宣讲志愿者成为群众身边的“百姓名嘴”。先后发掘、培养一批基层理论宣讲与社科普及“民间达人”,开展群众家门口的点单式宣讲与本地化普及服务。此外,在全省推广“社科飞燕”社科普及行动,广纳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加入社科普及队伍,基层力量得以广泛调动。

顺应网络时代传播趋势,打造多元渠道媒介载体平台。适应网络传播发展新趋势,探索有利于大众化通俗化传播的多元渠道、媒介载体、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在主动求变中展现担当作为。一是推动资源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宣传宣讲矩阵。“线下”侧重于社科普及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创新,省市县级社科普及基地已达400多家,社科普及工作有了更多有力抓手。同时,协调统筹高校、研究机构、社科组织、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书店以及论坛、讲坛等各类社科阵地,加强联系合作,推进上下贯通,有效推动理论宣讲与社科普及工作资源下沉、重心下移。“线上”着重加强新媒体传播矩阵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社科普及,联合打造“是这个理”“大学之道”“文安荆楚”等一批“网红级”融媒体平台和栏目,抢占短视频社科普及新阵地,支持市州社科联运行新媒体账号、制作发布具有当地特色的理论宣讲与社科普及作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云宣讲、云直播多平台矩阵联动,有效推动全天候、立体化、多维度社科普及,不断彰显影响力。二是顺应新媒体发展环境,注重推送“长短结合”视频节目。积极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专业制作的“长视频”栏目旨在充分挖掘、深入讲好时代典型人物、故事,深度剖析案例背后的思想伟力。如以讲故事的方式打造的大型系列理论普及栏目“是这个理”,通过推动社科专家深入实践一线,对话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平凡人物,讲述凝聚民心、激荡人心的先进事迹,梳理破解难题、赋能发展的经验做法,展现新时代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实践成果,从百姓故事中道出中国之治“大道理”。为把理论大餐更好送到群众掌上指尖,全力打造“文安荆楚”“文安小微”“晶晶乐道”等短视频社科普及平台,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等8个系列200多期短视频。三是找准城乡间传播差异,传播途径融汇传统现代。针对农村地域广、老年农民群体仍主要通过广播电视途径获取信息等传播特点,用好“土办法”、升级“广播站”,依托28万支农村智能大喇叭,聚焦重要时间节点与重大理论热点问题,制作推出百余期专题音频节目,直达农村地区宣传宣讲“最后一百米”的末梢阵地。此外,探索“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村村讲村村响”宣传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聚焦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以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便于参与的载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群众真正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一是有效转换表达方式,以“大众话”践行大众化。在语言风格上,着力做好通俗化转换、故事化表达,以鲜活故事、生动案例、实践成就激发群众情感共鸣、思想共振。在表达方式上,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方言土语,让宣讲沾泥土、冒热气、接地气。二是充分对接群众需求,以真下沉破解真问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聚焦资源下沉、阵地下沉、队伍下沉,努力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予以阐释说理。必赢272net入口普及基地长期组织社科理论工作者与农业技术专家一同到田间地头、进农家开展“综合式宣讲”,在传播党的好思想、好政策的同时,将农业生产的最新技术、科学理念一并带到群众身边,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社科知识普及、自然科学普及工作合而为一,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三是持续打造社科普及品牌,以大宣传营造大氛围。持续打造“荆楚社科讲坛”品牌,为高校、机关、企业、社区等单位提供点单式、分众式宣传宣讲服务。扎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普及读物高水平编辑、高效益使用,相继资助出版了《当代中国精神》《筑梦荆州》《家福之道》等社科普及读物。这些党的创新理论普及读物密切结合实际,图文并茂,既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又兼备通俗性、可读性,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对策建议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需要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更高水平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感召力、生命力,不断增进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伟大社会实践和强大物质力量。

加快社会科学立法和制定规划步伐。目前,湖北推动社会科学立法有了一定基础,需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争取更有力的支持,加快推进社会科学立法,并结合实际制定湖北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用立法和规划规范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普及的责任主体、工作机制、评价原则、主要方法、系统支撑,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提供保障。

加快建设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场馆。持续开展普及基地创建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统筹布局,走实申报程序,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创建工作科学规范;严格执行普及基地考评资助机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推动普及基地分批分类实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探索采用VR、AR等现代科技方式,推动部分社科普及基地展馆资源实现虚拟化、网络化,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地方社科普及事业“火起来”。结合湖北省工作实际,开辟专业化社会科学普及场所,打造高标准社科理论普及专业场馆,推动湖北省社会科学公园建设工作。

加快打造有影响力的社科普及平台。注重传统载体与网络载体相结合,省级层面进一步提升《是这个理》《大学之道》《文安荆楚》等品牌影响力,发挥好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主阵地作用。高标准办好湖北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推动省市县社科联、高校社科联、专家学者、基层社科志愿者形成多方联动,丰富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形式和内容。

加快激活社科普及资源。将社科联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省级相关部门、高校和市州及县市区的支持,全面推进县市区和高校社科联建设,依托本地社科基地、文化场所、地方文化名人、“网络大V”等开展网络社科普及创新实践,扩大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加快建立新形势下党的创新理论互联网传播普及机制,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发布专项研究课题等形式,推动有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充分探讨网络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社科普及工作发展应对举措,努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社科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加快建立完善社科普及机制。坚持研究与阐释并重,通过设置省级社科基金“社科普及专项”课题等形式,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参与到宣传普及中来,推动学术研究优势力量向宣传普及优势力量转化,更好发挥专家学者教育引领带动群众的作用。加强“社科普及+”工作机制创新,结合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省域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将社科普及工作与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基层工作、自然科学普及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形成省市和高校常态化、定期性工作交流机制,因地制宜推广好各地各单位探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湖北省社科联)

来源:湖北日报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401/03/content_25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