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李召虎讲授《绿色中国》思政课 畅谈“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来源: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4月13日晚,四教B210座无虚席,“绿色中国”思政公选课如期而至。校长李召虎教授以“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题,与同学们畅谈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李召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三亚考察时提出的“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等重要论断,启发同学们思考种子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接着,他根据上海疫情给食物供给带来的挑战指出,即使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面临充分保障居民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进而引出本堂课的主题——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李召虎从粮食安全与“藏粮于地”、耕地利用现状与耕地保护突出问题、耕地保护核心要点与科学技术问题、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藏粮于地”的华农贡献等五个方面深刻讲述了耕地保护“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首先,李召虎界定了“藏粮”和“于地”的内涵,进而明晰了“藏粮于地”中“粮”和“地”的关系。李召虎提到,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粮食安全内涵也在不断发生演化,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从“数量”向“质量或营养”转变,粮食安全的研究维度也逐渐由可供应、可获得向可利用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等转变。

“这个你们见过吗?”屏幕上,几张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布票和肉票等照片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李召虎以此为切入点,从满足十四亿人口粮食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消费能力、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他以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发表的三部论著为例,结合其在三个不同时段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同看法,论证粮食安全所具有的重要政治意义。李召虎表示,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奇迹,意味着我国在世界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召虎从全球视角分析了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李召虎指出,尽管粮食安全如此重要,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不足、化肥过量使用、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等突出难题。

结合对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解读和土地资源的剖析,李召虎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他指出,我国山河壮美、地大物博,但也面临着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矛盾,与此同时,土地资源还存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变差和耕地补偿等突出问题。谈及耕地保护核心要点与科学技术问题,李召虎表示,要从明确优质耕地资源数量及其空间布局、加强耕地资源动态监测、进行耕地生态修复治理、快速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整合碎片化耕地等五个方面协同发力,切实加强我国耕地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要以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为保障。”通过分析自1986年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土地管理制度及其演进,李召虎指出,当前,尽管我国有十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仍需要从用途管制、基本农田、占补平衡与总量平衡、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耕地保护监管机制、耕地质量“三位一体”管护、设施农业与农业设施用地保障、轮作休耕与确保产能、耕地合理利用与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十二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通过讲述陈华癸、李学垣、王运华、韩桐魁、陆红生等我校耕地保护相关研究奠基者的故事,介绍我校在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产能、耕地修复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突出科技成果,李召虎向同学们介绍了“藏粮于地”的华农贡献,并勉励大家学好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力争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课综合运用启发式、探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科学研判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系统讲授与诱思导学相结合、国情分析与全球比较相对话、国家战略与校本案例相对接,激发起师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强烈情怀,自觉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神圣使命,为我们用好大思政课、上好思政大课、育好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启迪。

文字:杜彧坤

摄影:校党委宣传部徐行

审核:梁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