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思政课教学

[绿色中国]张丽老师讲授污染防治的国家战略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7日

10月19日晚,《绿色中国》课程第四讲在三教智慧教室B203开讲。张丽老师开宗明义,《绿色中国》系列课程已分别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思、人类文明演进的史思和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文思这三个视角,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的价值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本讲将带领同学们进入战略制度层面具象化生态文明。聚焦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人类如何从污染防治上升到生态文明的战略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又做出了怎样的战略抉择,中国道路如何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战略高度,多措并举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破解生态概念,追寻环保金匙

张丽老师从环保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环境问题缘何成为认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把金匙,进一步阐明污染防治的人类学意义。从概念史研究视角出发,张老师通过对环境、生态和生态环境的概念解析,明确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尤其是人与环境关系的阐明,始终推动着生态概念的诞生,更提升了人类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她提到,人类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上的一把金匙就是环境污染和污染防治。张老师进一步从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实践出发,指出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实现了生产力发展,却在盲目极速改造自然中遭遇了自然报复,破坏着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无法保证生产力的永续发展。环境污染正极大地破坏着人类自然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再生产。因此,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必须意识到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分子和分母关系。

解读中国方案,增进人民福祉

张丽老师强调,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开始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频发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道路的战略抉择。张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核心,揭示了我国21世纪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抉择的深层原因。“两山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观点,它深刻理解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命题。习总书记用“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句要诀,系统阐明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辩证统一关系。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生态产品和民生福祉。

张丽老师强调,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瓶颈期。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无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现实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突显的生态领域,直接表现在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创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回顾历史进程,坚定道路自信

张丽老师带领同学们回溯了人类在文明演进进程中认识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历史。她提到,自古以来,环境问题就伴随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而存在,处于隐而未发的境地。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类中心主义与资本逐利属性形成互动,人类工业化开始出现以征服自然为最高荣耀的自然观。正如恩格斯所讲,自然界的报复接踵而至,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扩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以及多边组织针对环境问题,经历了从工业治污、被动治理、综合防治到协同合作的艰难历程。当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复苏中的资本至上和环保政治化等一系列阻碍因素出现的时候,世界各国必须仍然坚定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走共商共治共建的全球环保之路。

张老师进一步讲述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发展历程,更加坚定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决心信心。她提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环境管理体制不顺、法制尚未健全;政绩观未得到根本扭转,责任落实不到位;群众环保意识淡薄,消费主义日益盛行,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全球环境治理合作面临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阶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道路,优先保护、重典治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落实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关键,更积极投身到全球环境治理中去。

聚焦新农科建设,明确使命担当

最后,张丽老师从2019年6月28日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大计,共同发布《安吉共识》出发,引导同学们关注农林高校和农林学子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呼吁同学们增强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她提出一个引发同学们广泛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林院校的青年学子,如何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中去?结合这一问题,张丽老师设计了富有特色的研讨环节,运用智慧教室的圆桌研讨和电子板书,让智慧教室真的“智慧”起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未来研究方向、将来工作去向等,着重思考生态文明时代是否对本专业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是否给专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动力、是否可以将专业知识融入新兴生态经济中去,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分组展示环节,不同专业领域的同学纷纷结合自身专长提出了融合生态技术和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点子。研讨环节潜移默化启发了同学们寻找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入口,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利用所学专长技能践行生态理念、发展生态技术、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农科人才注入持续新鲜的活力。

文字作者: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