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10日第008版 作者:陈帅
11月23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承办,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协办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享发展”广州学习沙龙系列活动第三季第五场在广州市社科联会议室举行。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州市民政局、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专家学者,广州市社科联部分干部、媒体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报道了必赢242net官网讲师陈帅在会议上的发言《共享发展的实践指向和推进理路》。
共享发展的实践指向和推进理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在科学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 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现 实问题,同时为如何落实共享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一,共建共享,多元参与和责任共担是共享发展的实践指向与基本前提。就发展本身的目 的而言,共享发展之“共享”不是一种平均主义意义上对既有社会成果的直接占有,而是在共担 基础上的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是共享发展的实践指向,是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构建起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力量。“共建”的核心是多元参与, 是在坚持“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的基础上,致力于形成一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发 展新形势。从共建和共享的逻辑关系分析,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共建本身就是共享的实现 路径,也是共享的过程。共建的水平越高,共享的基础就越坚实。只有全民共同参与到社会发展 建设中来,共同承担社会发展的成本,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才能使共享成为可能。这种意义上的 共享才是共享发展之真谛,不是“坐享”,而是通过人人参与,发扬民主,汇聚民智,调动民众 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民共建,在社会发展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共享。
第二,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共享发展的现实选择。“共建”是实现共享发展的 基础,“共治”则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经之路。“共治”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 推动共享发展的现实选择。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 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格局。
“共治”意味着社会治理将面临更多的结构性的组织形式调整,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配套设施,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目前,我国社会治理层面还存在着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差异。 这就需要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推进社会治理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从 以往的全能政府角色中脱离出来,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提高基层的自治能力,全面推进 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开展民主决策实践和民主治理实践。通过多元主体之间 的协商和合作处理社会事务,在良性互动中达成共识。政府也可以借此从大量具体、繁琐的社会 治理活动的实施,转向对社会治理的宏观管理,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第三,成果共享,建构公平正义、规范有效的分配格局是落实共享发展的直接方式。共享发展的价值指向是公平正义,分配公平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内容,也是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的体现。建构公平正义、规范有效的分配格局是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环节。
实现增长与分配的良性互动,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充分发挥 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厘清政府的职能,做到不强行干涉经济活动,同时能够恰当弥补市场的失灵, 将“蛋糕”做大。另外,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将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 的区间。政府需要强化再分配职能,完善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政策, 加快完善税收体制,强化税收调节,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的再分 配调节,加大对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转移力度,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挥 政府的兜底职能,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的转移支付。健全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在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要做到全面覆盖,拓宽社会保障的类型,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 需要。健全重点群体的收入分配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作者陈帅系必赢242net官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