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学术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网】深入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0月30日,由必赢242net官网、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必赢272net入口分中心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探索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50余所高校的16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另有1000余人次通过线上参加会议。

充分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伟力

必赢272net入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济忠在讲话中表示,党的百年历史非常厚重、特别坚韧,尊重历史不能不讲事实,总结历史不能不讲规律,续写历史不能不讲责任。他谈到,会议立足于党史百年的观测点、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点、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制高点,深入探索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造、实践创新、历史经验和未来抉择,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在讲话中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实践旨归,是中国共产党凸显的文化特质,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他强调,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要充分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伟力,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奋力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喻立平呼吁广大社科工作者和理论界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担负起理论阐释、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舆论宣传和科学研究的历史重任。

人民至上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中国人民大学必赢242net官网教授刘建军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论意义”阐释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政治信仰。他谈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并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信仰体系。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信念的精髓,是考验对共产主义认知程度的标杆,是检验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标准。

浙江大学必赢242net官网院长刘同舫以“人民至上与人类命运”为主题,对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如何理解人民至上”“人民至上与人类命运何以统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人民至上是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有力诠释,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他指出,《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人民至上与人类命运相统一的思想,是对人类命运的回答。要深刻认识、科学把握人民至上与人类命运的关系,需要从人民性上升到人类性,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

湖南大学必赢242net官网教授柳礼泉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他从生命伦理至上的价值主张、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体现、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柳礼泉认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的观点丰富了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并强调了依靠党的领导、恪守人民立场、强化底线思维三个要点,做到坚持心系人民,把人民放在中国共产党党员心中最高的位置。

山西农业大学必赢242net官网教授武星亮以“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三个着力点”为题,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解读和经验分享。他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站稳人民立场,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众史观,强化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推进“人民至上论”更好在实践中落地

井冈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小林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作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重要论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必赢242net官网副院长陈曙光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可以在中国落地”这一主题,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终极依据,在对当前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以上层建筑为着力点,提出只有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上,才能真正使上层建筑为人民服务,并结合中美典型案例强调在重大决策实践中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充分认识国有企业重要作用,理直气壮捍卫公有制主体地位。

华中科技大学必赢242net官网院长岳奎以“人民至上论:理论逻辑、历史底蕴与实践向度”为题,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民本思想的有机融合是“人民至上论”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核心主题是“人民至上论”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法路径是“人民至上论”的实践逻辑。他认为,要坚持群众路线、强化矛盾纾解、推动多元赋能、警防初心懈怠,推进“人民至上论”更好在实践中落地。

必赢242net官网教授吴春梅围绕“新时代如何应对农村老年人的互助之困”这一主题,从农村养老面临的人口结构和资源短缺两大困境出发,介绍了典型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差异,在新型互助到普惠互助两大理论建构基础上,从法理情理融合、政策制度打通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探索,并针对老年人群体普惠服务的价值基础和逻辑起点的差异方面提出了延伸思考。

作者:明海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zx/bwyc/202111/t20211109_5373153.shtml